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要求提升煤矿智能化建设运行质效,开展“回头看”随机抽查,杜绝“迎检式”建设。强调科学推进智能化建设,结合实际制定方案,不搞“一刀切”。将协调推动科研项目立项,推广适用技术装备,鼓励配套奖惩措施,提升从业人员智能化作业水平。
日前,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提升煤矿智能化建设运行质效,开展智能化系统常态化运行“回头看”,采用“四不两直”等形式进行随机抽查,对达不到评估标准的煤矿一律取消其评估结果,并采取问询、约谈等措施严肃处理,坚决杜绝“迎检式”建设、搞“花架子”、重展示轻使用等现象。
前不久,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在河南省暗查暗访时发现,一处煤矿智能化掘进工作面的传感器和摄像头在现场评估后拆除,作业规程缺少智能化掘进设备内容,智能化系统未实际投入使用。这暴露出个别煤矿智能化建设存在重展示轻使用、搞“花架子”的问题。
对此,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要求,坚定智能化发展方向,科学推进智能化建设。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科学制定智能化建设总体设计方案。对煤矿不同赋存条件、灾害程度、资源储量、生产能力等,要“一地一策”“一企一策”“一矿一策”,坚决不搞“一刀切”“大呼隆”。对智能化建设运行中存在缺陷的模块、功能及时反馈,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认真研究,适时组织修订评估标准。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强调,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推动科研项目立项,争取资金支持,遴选适用性强、运行效果好、可复制的技术装备、应用场景在全省推广。要充分利用省级煤矿智能化科技创新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攻关;鼓励为创新成果提供应用试点、中试基地,加速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鼓励各单位在省级煤矿智能化建设支持政策的基础上,配套制定考核奖惩措施。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系统性提升从业人员智能化作业水平。各煤炭企业及煤矿要对已建成的智能化项目常态化运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地市监管部门要将煤矿智能化项目常态化运行情况纳入日常监管范围。